學佛修行向來出家者少,在家者眾,如何在家修行?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學佛修行的人,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。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,有時候是很短暫,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。但是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,今生有幸接觸佛法,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。」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規劃自身的修行,廣植福田,念經開智慧,快速消業增福。所以學佛修行要問自己有沒有在修行?有沒有精進?有沒有越來越靠近實相?才是「修行」的核心價值。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—《維摩詰所說經》以在家居士 維摩詰為主角,闡述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,體現中道思想,闡述「空性思想」,被視為融合世俗與出世間智慧的典範,啟發無數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菩薩道,成就圓滿解脫。

如何在家修行?在家修行如何發心不偏差?在家修行指南—《維摩詰

本文重要章節:

1.為什麼要修行?如何在家修行?

2.在家修行如何達成修行目的?

3.在家修行應以何發心?

4.如果在家修行卻貪圖享受的危險

5.推薦助印及自修的《維摩詰所說經》,是在家修行的解脫指南!

為什麼要修行?如何在家修行?

現今正值濁世,一切變化無常猶如天氣一樣陰晴不定。儘管大多數人希求人生安樂,但仍所求不得。阿底峽尊者開示:「魔種擅長諂誑術,以財誘惑大貪者,以假法騙修行人,以自詡誘淨戒者,以我慢而騙智者;以歌舞誘散亂者,以韶華誘諸多人,以妙飾誘眾多人,以惡友敵騙多人。」思惟這些道理,就可以知道在這濁世中要保持覺醒的心,精進修行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學佛修行的人,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。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,有時候是很短暫,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。但是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,今生有幸接觸佛法,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。」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規劃自身的修行

修行主要是修福修慧二類。簡單地說:孝順父母、布施供養、做利益他人的事,說有利於他人的話…等,屬於修福念佛、拜懺、打坐、聽開示、讀佛經、將佛法生活化,讓自己減少煩惱,屬於修慧。另外,握殊勝難得的吉祥日,廣行眾善、深植福田,盡力行功立德、積資淨障,虔誠地懺悔、化解冤欠與業障,招感諸佛菩薩護佑與加持。

此外,佛經中記載了一則故事,可為在家修行參考:

波斯匿王因被相師預言,七日後將死而心生憂慮,特地前往求見佛陀,請求救護。佛陀告訴他不必擔心,諸佛如來有善巧方便,不僅能讓他延長壽命,更能引導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

佛陀開示了三個遠離無常苦惱、超入如來法身壽量的方法:發心、持戒與修最上福。其中發心是指發起四無量心持戒則是持守不殺生戒,而最上福莫過於造塔、蓋寺廟,以及悲憫救護一切眾生。佛陀強調,若能如此修行,不僅諸天善神常常守護,更能獲得無邊福德,且為三世如來所共同稱讚。

如何在家修行?在家修行如何發心不偏差?在家修行指南—《維摩詰

在家修行如何達成修行目的?

修行的目的是為證得清淨的自性,禪宗講「明心見性」。
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學佛修行的人,如果你的「心」在佛法的真理正道上面,學很多、背很多,每天拜、每天念,功課很多,內心有沒有覺悟?懂不懂什麼是真實的自性?要越來越靠近這個實相,才是目的。

「明心」如何?明心本淨,明白自己心的實相,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。

「見性」如何?見性本空,親見自己的自性,知道它與佛性無二,裡面是空性,空性而具證見,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。

所以,不管修什麼法門,著重在慈善、禪修、苦行、繞塔經行、誦經......著重哪一個法門去修,都不要忘了最後要「禪修」。

反觀自照自己的自性,要能夠達到明心見性。

大乘佛法的「大開圓解」,或密宗的大手印證悟「空正見」、「大圓滿」的境界等,都要經過禪修。「止觀」的法門,一在「觀想」就在「止觀」上面。密宗的觀想既有「止」還有「觀」,「止觀雙運」同時進行,所以都離不開禪修

如何在家修行?在家修行如何發心不偏差?在家修行指南—《維摩詰

在家修行應以何發心?

佛教如意寶是通過講修而產生作用。佛法是利眾的根本,依教奉行可以成辦眾生暫時、究竟的廣大利益,使獲得珍貴人身寶而不虛度顯得有很大意義。《俱舍論》說:「佛法分二種,教法及證法,持教者唯有,說法與修法。」只有進行傳講、聽聞、弘揚教法和觀修、行持、領悟證法,才真正是學佛行者應努力做的事。

菩薩所行之事發願作成辦暫時利他之因:以如此廣大的發心來迴向的善根,不等到來世而依此身即可以成辦自他二利,所以祈願善根在現世中迅速成熟於自身,進而遣除十八種橫死,使壽命長如日月;沒有病魔等侵害,健康如金剛岩一般;青春煥發、風華正茂如蓮花一般;身強力壯如天子一般;無窮無盡的財富,猶如夏季的恆河水一般不斷增長。通過善根的加持,而使自己既沒有過分積累、守護、增長的散亂,以及喜愛魔等魔障現前障礙正法,也沒有因為往昔未清償宿債的怨敵和強盜,現前危害而心生瞋恨,願我們能自由地學習正法

如果短命多病、貧窮以及遭受魔怨損害等,則會成為利他事業的違緣。我們擁有圓滿身體與受用時,應發願像 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這樣來作上供下施,菩薩若有受用則用於布施等,以四攝廣利有情,而與普通人擁有財富截然不同。如此,一切願望都符合正法、無有障礙、稱心如意地實現,如《普賢行願品》等經論中所說的那樣發願行持教法和證法。

所以,我們在家修行的居士們千萬不要認為:「我們怎麼能負起弘法的重擔呢?」如諺語所言:「凡子降生後,當做佛法事。」因此,不要再說做不到了,而應當盡力去做,就算無法廣傳佛法、四處弘教,至少也要自己也誠信佛法,斷惡行善,成為佛法的順緣,想方設法勸人深信因果,學習佛法,依止善知識而修行,承事、供養、協助講法的具德上師,如果能做到這一點,也可稱為弘揚佛法。

摘自——《#佛王誓約─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〈法義教授〉》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/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©

如何在家修行?在家修行如何發心不偏差?在家修行指南—《維摩詰

如果在家修行卻貪圖享受的危險

在《維摩詰經》中記載:有一位持地菩薩在佛陀座下修行,當時持地菩薩在打坐時,魔王波旬帶領一萬兩千名妙齡天女,來到面前,恭敬禮拜。持地菩薩誤以為是天帝來了,很高興接待大家。

持地菩薩對一眾天人說:「你們過去修了福,如今在天界享受安樂,但你們不應該沉迷於享福中,要知道福報也是無常的。」

魔王波旬說:「菩薩,您說的對,但正因為我們有這麼大福報,所以我們要把快樂布施出去,請您接受這些天女,好嗎?」

持地菩薩說:「我是出家人,不應該接受她們。」

波旬接著說:「沒關係呀!她們可以伺候您,給您收拾衛生,又能唱歌跳舞,她們能給您最好的娛樂獻供呀!」

正當持地菩薩不知如何應對時,維摩詰居士及時現身,對持地菩薩說:「菩薩,您可是認錯人了,他是魔王波旬,不是天帝,他帶領這麼多美女來,是來擾亂您的道心,壞您的慧命。」

此時,持地菩薩才恍然大悟。最後,維摩詰居士留下美女,為她們講「四信」法,信佛、信法、信僧、信戒天女們聽法非常法喜,都不願意再和魔王波旬回到天界享受,維摩詰居士又向天女們傳授「無盡燈法」,讓她們回到天界繼續修行,並且度化其他天界眾生。

通過維摩詰居士教化一萬二千天女的故事,我們可以知道,因為天人一直都處於享福之中,他們也想讓自己的眷屬越來越多,所以就會來干擾我們的心,讓我們也追求、貪圖種種享受。讓人逐漸失去自我,控制人的心性,這就是天魔控制眾生最主要的方式。

有一點非常重要,貪圖享受之時,人的本性就逐漸在失去,也就是佛性在滅失。

如何在家修行?在家修行如何發心不偏差?在家修行指南—《維摩詰

推薦助印及自修的《維摩詰所說經》,是在家修行的解脫指南!

《維摩詰所說經》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,又稱《維摩詰經》或《不可思議解脫經》。此經以在家居士 維摩詰為主角,闡述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,是佛教經典中探討在家修行的代表作品。

此經中敘述 維摩詰居士示現生病,佛陀派遣弟子們前往探病,但 舍利弗、目犍連等聲聞弟子都因曾被 維摩詰辯駁而不敢前往。最後 文殊師利菩薩主動承擔此任務,與 維摩詰展開精彩的佛法問答。

此經的核心理念包括「不二法門」,強調一切對立概念在究竟義上並無分別,體現大乘佛教的中道思想。又闡述「空性思想」,說明諸法皆空而不可執著,是學習佛教哲學的重要經典。

突破「在家修行」的傳統觀念,維摩詰雖為在家居士,卻具有大智慧和神通力,對後世佛教思想影響深遠,特別是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被視為融合世俗與出世間智慧的典範,啟發無數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菩薩道

觀音山發起共同助印《維摩詰所說經》2000

現今全球災禍劫熾盛,刀兵劫、疫病劫、饑饉劫等層出不窮,尤其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,更是全面性地擴及國際社會。心靈是命運的總樞紐!倡印佛經善書,讓更多有緣人能受持,殊勝法教一入心,當下即能化消災禍劫,並昇華生命的品質與意義,對於眾生有很大的功德。

古德云:「一世利人以言,萬世利人以書。」貴在流通於天下後世。助印可與十方大眾結善緣,福慧增長,招感諸事吉祥!

 

 📚 觀音山 共同助印《維摩詰所說經》2000

我要助印 https://s.fazang.org/sutrabooks2

 

資料來源:「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」

https://www.fazang.org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凡了 的頭像
    凡了

    凡了生活

    凡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