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皈五戒是學佛修行的入場券,也是通往涅槃彼岸的唯一路口,唯有受持者能從生死大海中出離,並得一窺佛法堂奧的機會。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:「受持三皈依,是佛教徒與外道的區別;五戒則是佛教徒的重要學處。」五戒內容為—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一位持五戒的行者就是與「清淨無為法」相應,常常心安理得、光明磊落、清安愉悅,久了就會生起「定」,產生真實「智慧」。《佛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呪經》云:「五戒善人現世將擁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常隨護擁,並招感諸事吉祥、富貴長壽、免除災難。」因此,佛弟子應以受戒為無上光榮,以三皈、五戒為始,每月虔心供養護法聖眾,開啟一個學佛修行吉祥殊勝的緣起!
本文重要摘要:
1.學佛一定要三皈五戒?
2.五戒內容
2.1不殺生戒
2.2不偷盜戒
2.3不邪淫戒
2.4不妄語戒
2.5不飲酒戒
3.受五戒的好處?
3.1受五戒功德利益
3.2五戒歌—明朝 蕅益大師作
4.二十五位護法隨身守護持五戒者,虔心供養護法聖眾 締結殊勝法緣
學佛一定要三皈五戒?
佛陀在世的時候,在家居士皈依佛法僧三寶的同時,皆即發心受持五戒,所以,可以說五戒是進入佛門,成為正式佛弟子的第一門功課。
眾生於輪迴中執著於愛恨瞋痴,造下無邊的善惡業報,如今皈依佛法僧三寶,並受持五戒,便是要依循這八條珍貴光明的教誡,將所有惡業(黑業)淨化為善業(白業),再進一步修持出世的淨業,破迷歸覺,趣向無上正等正覺。
「三皈五戒」正是修行者趣向清淨解脫的八盞引路明燈,若捨去它們,廣為修持種種善法,在沒有止惡防非的前提下,所積聚的福德便是有漏的、不圓滿的;而因缺乏皈依與戒律的修學,所修積的福德只能在三界中感果,並不究竟,因為人天中再大的福德都遠不及解脫六道的清涼自在。
藉由皈依三寶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等同於阻斷了所有在三界中能招感的重大苦果,也由於行持戒律,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,而能泅泳於佛法之海,身體力行體會到佛法真實的利益。
五戒內容
住持佛法,亦應以五戒為根本。「五戒」又名為「近事五學處」,意為親近三寶、奉事如來的五項修學要點。受持五戒的在家男女眾也稱為「近事男/女」、「清信士/女」。
古德釋疑:「『清』是『離過』之名,『信』為『入道』之本。」受持五戒者,遠離眾過,入佛門聖道,因而能斷除惡習,度生死大海。
一.不殺生戒—斷命曰殺,有情曰生。斷有情命,是曰殺生。墮胎胎兒死犯殺戒。自殺亦犯殺戒,與殺人罪同。
二.不偷盜戒—不與而取他物,名之為盜。類分多種:偷取、劫取、騙取、脅取、訛賴取、牴謾取。賭博、偷稅皆犯盜戒。印刷品郵件附信,亦犯盜戒。
三.不邪淫戒—染情逸蕩,汙穢交遘,名不淨行。與己妻之外一切男女,犯不淨行,是名邪淫。受五戒居士應嚴戒之。又居士若自發心,亦可戒正淫,名梵行優婆塞。(期間久暫,隨自發心。)
四.不妄語戒—心口相違, 言不稱實, 欺誑他人, 名曰妄語。亦攝:惡口(罵詈)、兩舌(離間語)、綺語(華美浮辭,無義利語。)
五.不飲酒戒—具酒色、酒香、酒味,飲之能令人昏醉之酒,皆不可飲。具酒色、酒香、酒味,飲之令人昏醉、放逸之飲料名酒,飲則犯戒。
酒有二種:(1)穀酒,用五穀所釀造者。(2)木酒,用花、果、種、根、莖、葉或藥草所釀造者。
(擷自「五戒表解」)
此五戒法,為人道倫常之規範,凡於五戒無論信受與否,其持犯順違,關係個人人品,家庭幸福,社會安寧,國家治亂者,至重且要。靜觀當今世相可以知之。故為個人修養,家庭教育,社會風氣,國家前途計,亦應以五戒為準繩。依之自修,並教育子女,普及社會,以提高國民道德,而復興國家也。
受五戒的好處?
在《辯意長者子經》云:「不殺得長壽,無病常解脫,一切受天位,身安光影至;不盜常大富,自然錢財寶,七寶為宮殿,娛樂心常好;男女俱不婬,身體香潔淨,所生常端正,德行自然明;不欺口氣香,言語常聰明,談論不吃蹇,所說眾奉用;酒食不過口,無有誤亂意,若當所生處,天人常奉侍。」
五戒中每一條戒所招感的善果分別不同,持戒者在世得以上諸種福業,命終後得生天或超昇淨土。
一.【受五戒功德利益】
1.不殺生:斷減瞋心,長壽無病,慈心增上,富貴自在。
2.不偷盜:資財盈積,多人愛念,善名流布,處眾無畏。
3.不邪淫:諸根調順,易修禪定,人天尊敬,眷屬貞良。
4.不妄語:口常清淨,如優缽羅香,增自威德,得無礙辯。
5.不飲酒:神志清明,恬靜安寧,不犯眾罪,不墮三塗。
二.五戒歌—明朝 蕅益大師作
不殺生,大慈仁,物我一體如長春,蠕動蜎飛佛性等,賢愚貴賤無疏親。
不偷盜,充義奧,正直清廉明節操,心外無法可當情,菩提性具非他造。
不淫欲,梵行篤,身心皎潔如珠玉,泰山喬嶽立清風,等閑超出娑婆嶽。
不妄語,誠相與,廣長舌相昏塗炬,矢口千金敵國欽,九界同歸作洲渚。
不飲酒,離群醜,智慧照明師子吼,衣裡圓珠豈更忘,免得親翁再苦口。
二十五位護法隨身守護持五戒者,虔心供養護法聖眾 締結殊勝法緣
佛陀於《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》中開示,皈依三寶之後,即有三十六位鬼神之王隨逐護助。如能再受五戒,每持一戒,即有五位護戒天神隨逐護身。意即,受持居士五戒後,會有二十五位護法分秒不離隨身守護我們。
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:「在成辦一切事業處,空行母很重要;遣除違緣方面,則護法很重要!護法們都曾經在佛前許下善願,立誓守護正信佛法的弘揚。」供養護法在世間法方面,能增長福德資糧與世間財富;於出世間法方面,則對修行人遣除修行違緣、增加修行資糧,具極大助力。
每月藏曆二十九日為護法薈供日,觀音山每月舉辦「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」,對於與我們因深緣深的護法眾,以薈供進行廣大的供養,感恩謢法無時無刻的守護,為我們遣除各種障礙。
【2025年6月24日 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】
法會殊勝功德利益:
1.佛教護法為修行的助緣,祈求護法對財富積聚及遣除求財之障礙皆有幫助。
2.遇到種種危難或障礙時,藉著修護法可快速得到幫助,使家庭圓滿、事業順利、吉祥順遂。
3.供養護法在世間法方面,能增長福德資糧與財富;出世間法方面,則對修行人遣除修行違緣、增加修行資糧,具極大助力。
歡迎全球十方善信法友可為現世親友、公司行號、閤家、個人登記「消災除障祿位」
臺灣薩迦寺 6月24日 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
✦消災除障祿位▸ https://s.sakya.org.tw/protector
資料來源:「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