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有些人的事業特別順利,總有貴人相助?又為什麼有些人工作認真勤奮,每次的升遷、獎金卻都沒有他的份?一直不得「伯樂」的賞識?其實投生在這個地球上,我們與周遭的人、事、物有許多的互動關係,如果善緣少、惡緣多,就覺得人生很辛苦,做人好難,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覺;如果善緣多、惡緣少,就很快樂,做什麼事情好像隨心所欲,很多人都關心、幫助,過得很幸福安樂。所以,善緣的多或少,就有天壤之別的境界,如果凡事能廣結善緣,障礙便能減少,諸事易成。諺語有云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」古代王公貴族家族興盛之法,自古皆以施粥濟貧,護持佛門,誦經供佛,禮請法師迴向,如今我們都可以仿效行之,改變自身的命運。蓮師曾開示:「作薈供,能夠快速地積累福德、智慧資糧」。參加觀音山2025年4月19日 三寶總集薈供法會,上供諸佛菩薩:深結佛緣,消除一切障礙,迅速積聚無量福慧資糧,薈供品與十方大眾廣結善緣,即可為自己招感好人緣,事業、運勢、家庭皆興旺!
本文精彩章節:
1.為什麼廣結善緣很重要?
2.如何廣結善緣?
2.1養成一個利他的好習慣
2.2廣植福田
2.3真誠隨喜他人善行
2.4供養三寶
2.5消除惡緣
3.成佛之道更須廣結善緣
4.三寶總集薈供法會迅顯廣結善緣之效
為什麼廣結善緣很重要?
佛陀住世時,曾帶著兩大弟子大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一同行腳,到了中午時分,艷陽正熾,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,便在一旁大樹的陰影下歇腳,這時阿難尊者見到不遠處有一片西瓜田,便前去化緣,想供養 佛陀。
當阿難行至西瓜田時,見到有位女子在看守西瓜,於是上前客氣慈容問道:「這位施主,我和我的師長 釋迦牟尼佛行腳至此,現在感到既渴又累,不知您能否願意布施一顆西瓜給我,好讓我回去供養 佛陀呢?」
阿難尊者的話,都尚未說完,女子就嫌惡地擺擺手表示拒絕,並惡聲惡氣地要求阿難尊者趕快離開西瓜田遠遠地,不想看到他。
阿難碰了一鼻子灰走回,向 佛陀報告剛才發生的事, 佛陀靜靜地聽完,臉上沒有一絲驚訝之神情,還微笑著對大迦葉道:「迦葉,換你去一趟吧!」
迦葉因為阿難的化緣未成,心裡沒有抱持太大的希望,但還是遵循 佛陀指示,來到西瓜田,沒想到那名女子一見到迦葉,旋即面露笑容,殷勤歡喜地向他恭敬頂禮,並詢問尊者從何處來?需不需要飲食充飢?主動抱來一顆又大又圓的西瓜,要供養大迦葉尊者。
阿難當見到大迦葉抱著西瓜回到樹下時,阿難心生納悶,不明白為何自己遭受如此對待。 佛陀這時慈悲為兩人開示:「過去生,曾有一隻貓不幸死在道路上,正值盛夏,屍體很快地散出腐壞的屍味,阿難前生經過,看見死貓,當下感到嫌惡地掩鼻迅速而過;爾後迦葉的前生經過,生起憐憫心,將貓好好埋葬,並為牠念授三皈依,祝願牠能早日往生善道,而那一世的死貓就是今生西瓜田的女子。」
阿難因前世一念嫌惡心,今生化緣不成,還遭受厭惡的對待;迦葉的一念善心,則受到殷勤歡喜的招待和供養。足以可見,人的一生窮達榮通,無不是由善惡因緣環環相扣,今生所遇到的緣境都不是偶然。如果想要一生順遂如意,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善緣、貴人來相助,沒有違緣障礙,就要好好地用慈容微笑、善言善語來對待他人,常常都是祝福善念,不要對周遭的人發用一點點貪瞋痴。 佛陀曾開示十善業道,身口業不造惡業,勤造善業,將能令諸惡永斷、善法圓滿,未來遇到的人事物也將是悅意安樂,無有惱害!
如何廣結善緣?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幸福人生快樂之法「結善緣」!
1.養成一個利他的好習慣
宋朝鎮江有位太守名叫葛繁,每天都做幾項善事,四十年不曾間斷過。有人向他請教,葛繁說:「我並沒甚麼奇妙的方法,只是每天做一、兩項利益別人的事情而已。」
用手指著座椅間的踏子說:
「如果踏子置不正,容易被觸到、傷足,我就給它擺正;别人口渴了,我就請他喝杯水;都是利人的,都是好事的。
如此的事情,自卿相至於乞丐,都可做到,但一定要 持之以恆,行之長久,才會得到真實的利益。」
⭐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!這「善」字上面一個「積」字,可見得,不是偶而隨便做一些善事,就能夠把壞命改為好命的;一定要善事做得多,積功累德,積累了許多的善,才看得到效果的!
2.廣植福田
《百論》云:「福報滅時,離所樂事。」這說的是什麼呢?言簡意賅地說就是沒有福報,一切安樂就都將離你遠去。
佛家話:「三寶門中福好求,一文種下萬文收!」;「福田」分為三種:
(1)恩田:對我們有恩的人。父母於我們有恩,若能孝敬父母,功德最大。報答父母恩情,同時也是培植自己的福田。
(2)敬田:凡屬於我們恭敬的對象,如師長、老師、善知識、諸佛、菩薩,都是敬田的範疇,我們都要供養承侍他們。
(3)悲田:指我們要慈悲對待的對象,有生活困難、需要救助的人;心靈惶惶無依的人,縱使沒有物質上的困乏,但是在心靈上不安定,我們都要以慈悲的心,去幫助、利益他們。
從表面上看,好像都是在教我們付出、幫助別人,事實上,這是在幫助自己累積福報。佛教把培福稱為「種田」。俗話說:春播一粒種,秋收萬擔糧。有耕耘,才會有收穫。
明白這些因果道理,以正確動機來自利利他、廣植福田、廣修善緣、行善布施。福報是否具足,將關係到我們今生的家庭、事業是否順利,能否過幸福快樂的生活。
3.真誠隨喜他人善行
《彙集經》云:「三千須彌可稱量,隨喜善根不可量。」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之大,以佛的神通力可以得知;可是隨喜他人的功德所得來的福報,完全無法測量。從諸多經典記載中,我們可得知隨喜功德非常殊勝,而且必定事半功倍,如此累積資糧的妙法,我們應當隨時隨地修持。
在《教王經》也提到:「見到他人行持善法時,自己若是以清淨意樂誠心誠意隨喜,並將其善根迴向圓滿菩提,則所累積的資糧,絕對勝過以競爭心對待他人行善,或以傲慢心想著我一定要做如此的善事等,裝模作樣地行持,只為希求現世名譽,善法裡充斥著世間八法之毒。」
—— 擷取自第14章 內不共加行(不共內前行)─上師瑜伽 #七支淨供.《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》/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©
4.供養三寶
《長阿含經》記載:「天及世間人,唯佛為最上,欲求大福者,當供養三寶。」
何謂三寶?指佛寶、法寶和僧寶。「佛」,即教主;「法」,即教理;「僧」,即教師。三寶,就如寶鼎之三足,三寶俱全,可以救度一切眾生,令其徹底離苦得樂,永脫輪迴,不再受生老病死苦。
5.消除惡緣
人與人的關係是生命中重要,而且是每天都在面臨的課題,卻成為許多人的煩惱與壓力來源。
龍德 上師曾開示:每個人都有惡緣,在社會上有對頭、家庭六親不能和睦相處、或者男女談戀愛互相折磨等,應將「觀死無常」當成重要的事,放在心上恆常思惟,以此心態於生活中修行,即能對世間一切事物貪著的現象生起厭離心,而有極大的猛利心,絲毫不敢蹉跎地淨除業障,修持善業,廣結善緣!
成佛之道更須廣結善緣
「廣結善緣」是成就佛道不可或缺,例如以慈悲心修誦放生儀軌,還有殊勝的祈請文、咒語、佛號,跟生靈物命廣結善緣;甚至我們同修之間,在廣結善緣;跟有緣一起來參與的鬼神眾、六道有情眾生,也都是廣結善緣
在《徹悟禪師語錄》記載:有一位法師博學廣識,通達佛理,但下山弘法卻屢屢受挫,沒有人要聽他說法。一位善知識給予建議,告訴他,學佛的人在未成佛果之前,當廣結善緣。你應當先深入山林,廣行施食給禽鳥蟲獸,持之以恆地做,並發善願,二十年後再下山說法。當法師二十年後重新入世弘法,他驚詫地發現,來聽他說法的聽眾,年齡都很輕──皆是那些受他施食轉投人道的禽鳥蟲獸。
當我們以大悲心、慈悲心、平等心,關照善待一切眾生,眾生感到歡喜,而「眾生歡喜,諸佛亦歡喜」,更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與護佑。無論人與人、人與物的接觸,都應能本著大悲菩提心的道理來做人處事,廣結善緣。
三寶總集薈供法會迅顯廣結善緣之效
為慶讚本師 釋迦牟尼佛聖誕,觀音山海內外道場將於4月19日(星期六)聯合舉辦殊勝浴佛壇城開光法會,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主法殊勝三寶總集薈供法會,向偉大佛陀獻上廣大的供養。
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:「藏密祖師偉大 蓮師極為親近的弟子與密咒乘之法主──龍欽巴尊者開示『積聚福德資糧最勝者,是薈供也』。」
修薈供是金剛乘最無上、殊勝的法門之一,能得到共與不共的成就,可以積聚廣大的六度波羅蜜資糧。尤其薈供乃金剛乘維繫三昧耶的主要修法,故薈供修法於金剛乘行者而言,重要性無可言喻。
在進行薈供儀軌修法時,行者應該盡力備辦各種豐盛的供品,避免任何慳吝等不清淨的動機、因緣來備辦,方能積聚廣大的福慧資糧。
一場如法的薈供功德,能給行者帶來下一世的衣食無憂;盡力備辦供養三寶、三根本聖眾,也會令傳承上師、諸佛菩薩、勇士、空行護法聖眾充滿歡喜,賜予我們加持,並結下甚深的因緣。
可為現世親友、公司行號、閤家、個人登記「除障祿位」;或為先亡祖先、冤親債主、無緣水兒、地基主等登記「超薦蓮位」;並敬邀十方大眾共同護持薈供法會供品,響應素食推廣計劃。則應以懺悔行立「超薦蓮位」,為其累積功德,消除惡緣,令其境界提升,不再索報。
也可以修持護持「薈供供品」供養三寶,深結佛緣,福德增長。法會圓滿後,薈供品將由本會代表捐贈至觀音山 蔬食館、需要的單位或弱勢族群,推廣素食愛心公益,與十方大眾廣結善緣,令每一位護持者功德更為增勝。
觀音山 2025年4月19日 三寶總集薈供法會
✦除障祿位/超薦蓮位/護持薈供供品
▸https://www.fazang.org/wish/index.php?ID=1&e=163
資料來源: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」
▸https://www.fazang.org